清明时节来临,大众已陆续开启了一年一度的传统祭扫追思。
“前两年因为工作太忙,清明都没有扫墓,今年必须回去看看爷爷。”3月的最后一个周末,95后程序员陈默驱车数小时回到老家浙江绍兴,带上了白菊、水果与青团,与父母一同前往墓园拜祭去世的长辈。陈默发现,不少人都选择提前一周扫墓,墓园里随处可见捧着鲜花、提着祭品盒的年轻人。
而受制于时间或距离无法亲临现场,部分逝者家属只能依托“代祭”表达心意,代祭扫服务因此而生。时代财经从多名从事代祭扫服务的业内人士处了解到,3月中旬后业务需求激增,“光是同一个墓园的祭扫服务,(目前)一天最多就有6个订单。”该人士透露道。
黑料网-独家爆料
除了托人代祭扫,近年来,网络祭祀亦成为不能实地扫墓者寄托哀思的重要方式。据民政部最新数据,全国网络祭祀用户已突破1.2亿,较上一年同期增长37%。“Z世代”已成为这一新式祭拜模式的核心选择人群。
“祭扫仪式的进化,从未改变清明的精神内核”。这场绵延千年的传统仪式,正在以新旧融合的形式发生着变化。
八卦爆料